扫一扫
下载翡翠王朝APP
我们该如何爱你?让我们来数数有多少种方式吧。因为你,有些红宝和蓝宝才能在夜晚的天空下无比闪烁;因为你,蓝宝红宝出现星光效应,让我们见证大自然的神奇;当光线恰如其分,你朝着我们眨眼睛,美丽无比;你是我们的守护者、煤矿里的金丝雀、宝石里微小的寒暑表:当人类自大到觉得自我可以扮演上帝时,你勇于站出告知我们详情,即使这意味着牺牲你自己。仅此一点,我们要为你唱赞歌。
看完上面这一段,大家能不能猜出这位神秘的被赞颂者的身份呢?
没错,它就是藏身于红、蓝宝石内部,宛如“丝绸之路”的丝绢状包裹体——金红石。
那么问题又来了,金红石到底是什么呢?与红蓝宝石有什么关系呢?它其实是宝石在出溶作用形时成的微小晶体,出溶作用通常是指某一均匀的矿物固溶体,由于温度、压力或温度与压力两者同时改变而分离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矿物相的过程,或称为矿物固溶体亚固相的分解反应。
金红石到底是什么?与红蓝宝石有什么关系?
金红石是含钛的主要矿物之一。金红石是就是较纯的二氧化钛,一般含二氧化钛在95%以上,四方晶系,常具完好的四方柱状或针状晶形,集合体呈粒状或致密块状。暗红、褐红、黄或橘黄色,富铁者呈黑色;条痕黄色至浅褐色。金刚光泽,铁金红石呈半金属光泽。性脆,硬度6~6.5,密度4.2~4.3g/cm3 ,富含铁、铌、钽者密度增大,高者可达5.5g/cm3以上。能溶于热磷酸,冷却稀释后加入过氧化钠可使溶液变成黄褐色(钛的反应)。金红石可产于片麻岩、伟晶岩、榴辉(闪)岩体和砂矿中。
在较高温度下结晶的宝石,可以含有(或者溶解)浓度较高的杂质成分。温度降低后,晶体中能容纳的杂质的能力变小,促使部分杂质开始结晶。但宝石内部结构对杂质的运动有很多限制,杂质原子无法长距离活动,只能短距离内聚集成定向排列的如针状、盘状、颗粒状的小晶体。
事实上,宝石内发现的所以细小的、定向的针状,颗粒状和板状包裹体都是在出溶作用时形成的。正是因为这些包裹体,宝石才会呈现星光效应和猫眼效应。刚玉里的密集金红石纤维状包体和赤铁矿-钛铁矿丝绢状包体就是最好的证明。
刚玉最显著的特点是呈白云状的出溶金红石。根据Edward Gübelin在1978年所诉,Gustav von Tschermak 是最早发现刚玉里的金红石包裹体的。
金红石的密度直接影响宝石台面上白云的形态,浅浅地如轻薄的挂毯,甚者,会让刚玉呈现色带。有时只有细长的一条线或者细小颗粒可见,或者类似刀状、飞镖状的金红石也会出现。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刀状的金红石多是V型、凹入式的孪晶体,它们平铺于宝石底部,十分薄,当用光纤灯从宝石台面照下去,这些显微镜下可见的针状的细小矿物干扰光的折射,可以看到宝石折射出的彩色闪光。
以上描述的针状云雾在矿物学里定义为丝绢状包裹体,比喻他们丝状现状的结构导致宝石的星光和猫眼效应。不仅金红石可以在刚玉内部形成丝状,赤铁矿,钛铁矿,或者赤铁矿、钛铁矿混合体也都可以。金红石在刚玉里平行于六方晶系的第二个平面,三组沿三个方向交叉成60/120°。而赤铁矿、钛铁矿混合体则平行于六方柱的第一个平面,因此如果同一宝石内,既有金红石和赤铁矿、钛铁矿的话,我们就有可能看到12星光。
金红石包体除了能够影响一颗刚玉是否出现星光或者猫眼效应,更是鉴定红、蓝宝是否经热处理与鉴定是否合成的特征之一。
高温加热会使金红石部分融入到刚玉内,但纤维光照射下,还是可以看到残留痕迹。每颗针并没有联合成一个小水珠,而是沿着加热前的分布结构分解成一系列微小的水滴。这种部分溶解丝绢状包体暗示有加热的迹象。然而我们容易将自然形成的微小出溶粒子与加热后部分溶解的丝状物混淆在一起。宝石未经加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细长的针状、飞镖、箭状金红石包裹体。
当一颗红宝石或者蓝宝石经过高温加热后,丝状金红石会部分融入宝石晶体内,净度得以提高。但是金红石并不会完全消失,杂质越多,加热后余留的金红石“残骸”就会越明显。
所以说,金红石也是宝石内部的“寒暑表”,当人类要充当上帝时,我们得以知晓其作为。
上一篇:
红蓝宝石为什么要烧过